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技術規(guī)范
為落實國務院應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fā)明電〔2020〕14號)以及《關于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聯防聯控機制綜發(fā)﹝2020﹞181號)有關要求,,指導各地新冠病毒混采檢測工作,,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和效率,,針對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10-in-1test)技術(指將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個采集管中進行核酸檢測的方法),,制定本規(guī)范,。
一,、樣本采集耗材規(guī)格
(一)病毒采樣管,。管帽和管體應當為聚丙烯材質,,螺旋口可密封,,松緊適度,。管體透明,,可視度好。試管外徑(14.8±0.2)mm×(100.5±0.4)mm,,管帽外徑(15.8±0.15)mm,,高度(12.5±0.5)mm。容量企業(yè)定標10ml,,內含6ml胍鹽或其他有效病毒滅活劑的保存液,。保存液應當帶有易于觀察、辨識的顏色(如粉紅色),,并保持一定的流動性,,方便取樣。
(二)采樣拭子,。宜選用聚酯,、尼龍等非棉質、非藻酸鈣材質的拭子,,且柄部為非木質材料,。折斷點位于距拭子頭頂端3cm左右,易于折斷,。
二,、采集地點要求
選擇空曠、通風良好的場地作為大規(guī)模人群篩查集中采集地點,。根據原有場地條件,,劃分為等候區(qū)、采集區(qū),、緩沖區(qū)和臨時隔離區(qū),,有效分散待檢人員密度。應當設置急救設備備用,。
(一)等候區(qū),。設置人行通道,同時設置一米線保證等候人員的防護安全,。根據天氣條件配備保溫,、降溫,遮陽,、遮雨等設施,。老年人、兒童,、孕婦和其他行動不便者優(yōu)先采集,。
(二)采集區(qū)。根據氣候條件,配備帳篷,、冷/暖風扇,、適量桌椅,保證醫(yī)護人員在相對舒適環(huán)境下工作,。配備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一次性病毒采樣管,,并應當為受檢人員準備紙巾,、嘔吐袋和口罩備用。標本如無法及時運送至實驗室,,需準備4℃冰箱或低溫保存箱暫存,。應當制定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的應急預案,。
(三)緩沖區(qū),。空間應當相對密閉,,可供采集人員更換個人防護裝備,,放置與采樣點規(guī)模相匹配的防護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咽拭子和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樣管,,戶外消殺設備。
(四)臨時隔離區(qū),。用于暫時隔離在采集過程中發(fā)現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三、采集流程
(一)標識及信息登記,。1.登記流程,。工作人員在采集前分配10個受檢者為一組,采集前收集并登記受檢者相關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聯系電話,、采集地點,、采集日期和時間),按照組別進行病毒采集管編號,。2.登記要求,。推薦使用身份證讀卡器、二維碼條碼等信息化手段關聯受檢者信息,,提高信息讀取效率和準確性,。如不具備信息化條件,應當提前登記《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登記表》(以下簡稱混采登記表),。紙質登記表隨標本送檢前應當備份存檔于采集點所在社區(qū),,便于及時追溯受檢者,。
(二)采集方法。被采集人員頭部微仰,,嘴張大,,發(fā)“啊”音,露出兩側咽扁桃體,,采集人員將拭子越過被采集人員舌根,,在兩側咽扁桃體稍微用力來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操作完畢后,,將口咽拭子頭置入管中、拭子折斷點置于管口處,,稍用力折斷使拭子頭落入采集管的液體中,,棄去折斷后的拭子桿,旋緊管蓋,,將采集管置于穩(wěn)定的置物架上,。每例采集后采集人員均應進行手消毒。
(三)混合拭子,。依照上述采集方法依次采集其余9支拭子,,將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動作輕柔,,避免氣溶膠產生,。連續(xù)采集10支拭子以后,旋緊管蓋,,防止溢灑,。如病毒采集管內拭子不足10支,應做好特殊標記并記錄,。
四,、標本送檢
(一)核對信息。核對采集管標簽與混采登記表信息,,確保準確完整,,編號一致。
(二)標本放置要求,。將核對后的病毒采樣管放入透明塑料密封袋(一層容器)中并封嚴袋口,,用75%乙醇噴灑密封袋外部。將密封袋放入二層容器(可選內配適量吸濕材料的包裝盒或雙層醫(yī)用垃圾袋),,密封后用75%乙醇噴灑消毒,。將二層容器放入具有“生物危害”標識的專用標本轉運箱(推薦使用符合《危險品航空安全運輸技術細則》A類物品運輸UN2814標準的轉運箱),二層容器和轉運箱之間應當放置降溫凝膠冰袋。二層容器應當固定在轉運箱中,,保持標本直立,。密封轉運箱后,使用75%乙醇噴灑消毒,,轉運箱表面潔凈無污染,。
(三)標本轉運要求。標準轉運箱應當由專門標本運送人員負責運送,。標本應當在采集后2~4小時內送至實驗室,。混采登記表放入獨立密封袋,,隨轉運箱一同轉運,。不能立即送檢的,應當配備專門的冰箱或冷藏箱保存,,并做好標本接收,、保存登記。標本采集后24小時內可置于4℃保存,。
五,、實驗室接收
(一)標本簽收,。運送和接收人員應當對標本進行雙簽收,。接收人員檢查混采登記表是否填寫完整,被檢者信息是否可追溯,,轉運箱,、二層容器有無破損。
(二)標本打開,。應當在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核心區(qū)打開轉運箱,,取出二層容器。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二層容器,,用75%乙醇噴灑或擦拭消毒后,,取出密封袋,用75%乙醇試劑噴灑或擦拭消毒,,并檢查是否密封完好,。
(三)標本檢查。核對采集管標簽與混采登記表信息是否一致,。取出病毒采樣管,,檢查管壁是否有破損、管口滲漏等,,確認無破損,、滲漏后用75%乙醇噴灑或擦拭消毒。如有破損、滲漏,,應當立即停止操作,,用吸水紙覆蓋后使用0.55%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做好不合格登記后銷毀,。
(四)標本保存,。不能及時檢測的標本放入專用冰箱保存。24小時內檢測的標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時內無法檢測的標本應當置于-70℃或以下溫度保存,。如無-70℃保存條件,則于-20℃暫存,。避免標本反復凍融,。設立專庫或專柜保存標本,雙人雙鎖管理,。
(五)轉運容器移出,。使用后的二層容器內外壁經75%乙醇擦拭消毒后移出生物安全柜,實驗結束后使用紫外燈照射消毒,。
六,、標本檢測與質量控制
(一)標本檢測。實驗室接收標本后,,應當立即進行檢測,。檢測前進行充分震蕩洗脫,之后進行核酸提取及擴增實驗,。推薦選用包含針對新冠病毒開放讀碼框1ab(openreadingframe1ab,,ORF1ab)和核殼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基因區(qū)域的試劑,。若使用核酸提取儀,,核酸提取試劑應與核酸提取儀配套使用。擴增試劑盒應當選用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帶有注冊文號的試劑盒,。建議選擇檢測限低,、靈敏度高的檢測試劑盒。
(二)檢測質控,。每批檢測至少有1份弱陽性質控品(第三方質控品,,通常為檢出限的3倍左右)、2份陰性質控品(試劑盒自帶陰性質控品)和1份空白對照品(生理鹽水或焦碳酸二乙酯處理水),??瞻讓φ掌窇旈_蓋放置在提取儀或操作臺面上過夜,用于環(huán)境污染評估,。質控品隨機放在臨床標本中,,參與從提取到擴增的全過程,。
(三)質控結果。弱陽性質控品測定為陽性,,陰性質控品全部測定為陰性,,視為在控。反之,,則為失控,,不可出具檢測報告,應立即分析原因,,必要時重新檢測標本,。
七、檢驗結果處理
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檢測報告應當包括檢測結果(檢出/陽性,、未檢出/陰性)、方法學,、檢出限等,。
(一)結果判斷,。依據所用擴增試劑說明書,,判斷檢測結果為未檢出/陰性或者檢出/陽性。若結果處于灰區(qū),,建議作為混采陽性結果進行復核,。
(二)陽性結果復核。1.混采檢測結果為陽性,、灰區(qū)或單個靶標陽性,,通知相關部門對該混采管的10個受試者暫時單獨隔離,,并重新采集單管拭子進行復核,。2.復核單管核酸檢測如均為陰性,則按照陰性結果回報,。暫時隔離人員即解除隔離,;如檢測結果陽性,按程序上報,。
八,、檢測后樣本處理
檢測后的標本應當盡快就地銷毀,做好高壓滅菌質量監(jiān)控和消毒,、銷毀記錄,。
九、技術人員基本要求
采樣人員和檢測人員要求應滿足《醫(y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要求,。
十,、生物安全防護
(一)標本采集和運送人員,。對于采集低風險區(qū)域人群的采集者,采用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包括:一次性帽子,、醫(yī)用防護口罩(N95)、手套(必要時雙層),、護目鏡/面屏,、隔離衣,鞋套(必要時),。標本運送人員采用一級生物安全防護,,包括:醫(yī)用外科口罩、乳膠手套,、工作服,,可戴醫(yī)用防護帽。
(二)標本接收和檢測人員,。標本接收人員應當為核酸檢測實驗室經生物安全防護培訓的指定人員,,采用二級以上生物安全防護。生物安全防護標準可根據所從事工作的危險性進行區(qū)分,。進行試劑準備和核酸擴增的工作人員采用二級防護,。處理標本的人員必須嚴格遵照三級防護標準,包括:醫(yī)用防護口罩或N95,、單或雙層乳膠手套(條件許可,,可以不同顏色)、面屏,、護目鏡,、工作服外防護服、單或雙層醫(yī)用防護帽,,手衛(wèi)生,。必要時雙層口罩(外醫(yī)用防護口罩,內N95),。
地址: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棗曹路第二醫(yī)療產業(yè)園001號
電話:176 5303 7916 155 5458 5220
網址:rkwpc.com
版權所有: 山東成武賽諾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魯ICP備19020513號 魯公網安備37172302372033